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规文件及解读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8-00718 生成日期 2018-07-18 公开日期 2018-07-18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规划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主题(二级) 建设规划 关键词 规划,城市,乡镇
效力状况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海绵城市”相关政策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谈到的,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继我国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的城市理念后出现的新概念。现就海绵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概念解读如下:

  一、我国海绵城市的提出

  海绵城市(sponge city),顾名思义是借海绵的物理特性来形容城市的某种功能。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外多有学者运用该概念来形象比喻城市吐纳雨水的能力。

  2014 年2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海绵型城市设想;同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 次会议上提出新时期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战略,同时再次强调“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2014 年10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正式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 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受到全国各省市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领域人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概念和内涵

  我国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该简单概念背后隐含着深层内涵:

  一是,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

  二是,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的开发思想和相关技术实现;

  三是,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体现了对水环境及雨水资源可持续的综合管理思想。

  三、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很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四、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会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五、公共海绵设施

  公共海绵设施主要包括:排涝通道、调蓄水体、滨河缓冲带、滨河绿地、公园绿地、人工湿地、蓄水池、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等。

  排涝通道指公共海绵设施中涉及到的服务于多个排水分区的排涝水系,多为二级、三级河道,水系以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

  调蓄水体主要指排涝通道以外的内部毛细河道,多为四级、五级河道,水系以调蓄、景观为主要功能,可作为城市雨水调蓄、利用的海绵设施。

  滨河缓冲带指沿河布置的带状绿地,一般绿带宽度不低于5米,从可实施角度建议两岸有绿化空间的河道均设置滨河缓冲带。建设滨河缓冲带可以提高城市自然岸线比例,一定程度的滞留、净化雨水,对提高水生态、水环境质量发挥作用。

  人工湿地是指沿河道建设的小微型湿地,主要设置在现状水质较差、水环境功能区划尚未达标的河道周边,可起到净化水质和调蓄的作用。

  公园绿地指以现有城市公园、规划新建公园为主的,具备进行适当的海绵化改造的公园绿地,海绵化的公园绿地对雨水的渗、滞、蓄、净、用等方面都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下沉式绿地,根据内涝风险当中洼地识别的下洼深度大于1米的位置,利用周边绿地或者调整用地面建设的较大规模的下沉式绿地,大规模的下沉式绿地内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雨水花园、小型湿塘或其他雨水调蓄设施。各地块可根据地形条件、用地条件和建设需求增加小型分散式的下沉式绿地。

  针对二级分区内的海绵设施进行布局,考虑到水系的连续性,以一级分区分类统计规划海绵设施。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