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供给侧改革
信息索引号 014041997/2018-00067 生成日期 2018-11-05 公开日期 2018-11-0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农林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农业、林业、水利 主题(二级)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关键词 农村,副业,方案
效力状况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江阴市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763号)、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1号)文件精神和无锡市《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锡委发〔20181号)的要求,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助力乡村振兴,特制订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工农、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但产业分布不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加工企业分布比较散,布局不优,没有集中区;产业多,没有形成加工产业链条;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两端在本地少,带动性不强。目前,我市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对于促进加工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灵活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质量品牌,促进融合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提质增效发展。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引导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降成本、补短板、强弱项,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品质革命。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动能和第一竞争力,引导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三是绿色引领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指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产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实现增效增绿增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四是产业融合发展。把融合发展作为根本路径,引导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延长企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xx%,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x:y

2.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超45家,其中:年主营收入超1亿元达10家,超10亿元实现零突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3.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强化规划引领,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协调发展。

4.质量品牌明显提升。打造出一批江苏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品牌,生产出更多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每年推出一批无锡优质农产品,进入百姓餐桌,着力推进“苏米”品牌创建,提升华西大米、申港三鲜、邵氏牛肉、苏威鸽蛋、璜土葡萄等品牌知名度,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显著增加。

三、重点任务

(一)聚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行动。

     1.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采取小型大规模方式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家以上,以此形成以领军企业为引擎,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小微企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市生态、文化、工业强市等资源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行业50强、上市公司、中国驰名商标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活动,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借梯上楼,加快发展。

 2、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我市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3-5年努力,使其成为全市特色产业的领军企业,每个领军企业主营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其中过亿元的企业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1-2家,领军企业年总产值达到45亿元;壮大龙头企业规模。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科技改造,提升产能;支持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支持加大产品营销,不断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大娘食品、华西米业、卤江南食品、丽佳肉鸭、德和生物、南农高科、中粮麦芽、美天奶业等企业。

 3、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奖励政策。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改造;支持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设备建设,对当年新建农产品贮藏、加工项目,建安成本和设备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粮油加工业1000万元以上),按贮藏、加工设备投资总额的20%给予投资主体一次性补助;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一次性奖励。国家级奖励50万元、省级奖励20万元、市级奖励10万元。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扩建、技术升级、原料收购等经营活动提供贴息补助,原则上按央行利率的50%进行贴息。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对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国内外电商平台开设本地农产品销售店铺或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的,全年线上销售本地农产品达到30万元的,一次性按核定后运营成本的30%进行补助。农产品流通方面,(1)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农产品直销门店,给予每个5万元的补贴;(2)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送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冷藏物流设备、仓储设施设备、配送车间等。单体项目财政补贴额度为该项目总投入的30%;(3)对新型经营主体当年新购置的冷藏车,每辆车给予车价20%的补贴。农产品出口方面,经核定年度农产品自营出口额50万美元(含50万美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奖励。年自营出口在50500万美元(含)的,按每万美元奖励100元;500万美元以上的,按每万美元奖励150元。

(二)聚力实施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提升行动。

1. 大力推进原料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加工企业联农带农“火车头”作用,适度流转承包地建立原料专用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对原料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给予补贴,其中葡萄等果品钢架避雨设施大棚: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当年新建避雨设施大棚5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000元,每个主体最高不超过20万元;蔬菜设施大棚:新建标准钢架大棚连片面积达20亩以上,每亩补贴3000元;新建连栋大棚面积10亩以上,每亩补贴5000元;新建玻璃温室面积5亩以上,每亩补贴20000元;每个主体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引导有一定基础的龙头企业,按照无锡产业化联合体的标准,以“龙头企业+”的模式,采取“保底收益”“订单合同”、生产托管等做法,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持续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规范、有序、高效发展,争创市级示范联合体。争取到2020年完成6-7个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规模连片500亩以上的稻麦基地建设,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经市级验收合格的单体项目进行不超过该项目总投入的30%财政补贴。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补助标准:(1)对当年建成稻渔共作生态养殖面积50亩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每亩给予1000元奖励;(2)对当年建成池塘工业化流水槽养殖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平方米200元奖励;(3)对当年建成水产智能化养殖大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平方米100元奖励;(4)对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的标准化池塘新建与老池塘改造及配套检测设备、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农业经营主体,单体项目财政补贴额度为该项目总投入的30%

(四)聚力实施品牌创建提升行动。

1. 深入推进品牌创建。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人才和管理,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土化步伐,不断强大自主品牌。

2020年,力争新增1个区域百强公用品牌,新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x个。

2. 加强品牌宣传营销。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江苏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省级以上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支持经营主体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荐产品,打造知名品牌。每年安排奖补资金xx万元(财政补助资料)支持经营主体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荐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3.加强品牌标准创建引导。强化“产出来、加出来、管出来、树出来、讲出来”的品牌创建思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核心的品牌观念,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先进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体系认证,提升全程质量控制能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制定和使用先进标准。江阴市对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订省级、无锡市级、江阴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修订省级、无锡市级、江阴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5万元、1.5万元、1万元。

(五)聚力实施绿色发展提升行动

1、面向市场,突出特色。突出稻米、蔬菜、肉鸭、葡萄、水产品、灵芝等重点特色产业,大力开发具有江阴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把绿色有机农业打响打亮,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分区域定位、分产业规划、分类型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优化产业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在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上,做到宜初则初、宜精则精,扩规与提质并重。

2、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建立绿色工厂,推荐一批绿色加工先行区典型模式,把发展低碳生物质产业作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内容,合理发展茶叶深加工、生物制品研发、生物有机肥等农业生物质深加工。依托德和生物、南农高科、联业生物等企业,重点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开发链条长、精深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生物农业领军型骨干龙头企业。到2020年,全市生物农业产值力争达到15亿元以上。

3、绿色发展、政策扶持。对当年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定的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给予每个2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奖励;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每个奖励3万元;对当年通过认证的“三品”产量达到1万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外奖励3万元;对当年完成“三品”换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0.3万元;同一主体当年“三品一标”奖励总额不超过6万元。

(六)聚力实施融合发展推进行动。

1. 着力推进农业多功能多业态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引导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优先推荐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运营的休闲农业项目参评省级和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享受相应扶持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休闲示范村荣誉称号的,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无锡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的,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5万元。

2. 创新发展“互联网+”模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对当年新增的农业物联网项目,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环境参数在线监测;利用摄像头实现环境视频远程监控;实现增氧、控温、控湿、通风等智能控制设备。单个项目投资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以上的,每个奖励10万元。

3. 支持科技研发与成果推广。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和产业基地,聚集科研、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品研发中心,优先申报省级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加强良种良法科研攻关,推进试验、示范、推广,集成组装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示范带动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农产品加工业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建议我市建立领导挂帅、部门牵头、专班负责、各方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各项重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个产业确定一名部门领导,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具体负责;部门领导联系2—3家重点龙头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强沟通协调,强化优质服务,合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强化财政金融政策保障。市级整合设立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农业担保、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成立市融资担保公司农业分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增加农业加工企业信贷投放。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容忍度。鼓励探索“订单+保险+期货”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发债融资。

3.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好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大力宣传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报道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丰富实践、重大成就、先进品加工业信贷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信用平台,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讲好提升发展故事,营造支持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发展的良好氛围。集中宣传一批绿色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中央厨房等农产品加工业新业态的典型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农产品加工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营养、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