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民政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572/2018-00022 生成日期 2018-03-05 公开日期 2018-03-07
文件编号 澄民字〔2018〕13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民政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民政、扶贫、救灾 主题(二级) 减灾救济 关键词 社会保障,救济,方案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对照更高标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抓好脱贫攻坚、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全局工作赋予民政的职责任务,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期目标,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全市民政系统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等重要文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要义,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找准民政工作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连接点、联系点和连接通道,不折不扣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民生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用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民政工作的新使命。开展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要对照省高质量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组织“回头看”,以更高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民政事业新一轮整体提升。

二、全面加强民政系统党的建设。全市民政系统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领民政工作,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每一项民政工作中。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锤炼党性修养,养成优良品质。坚持“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风险排查和防范工作,管好用好民政资金。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构建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打造绝对忠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民政干部队伍。完善民政系统各级作风建设制度规定,坚决抓好执行。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严肃整改,务求实效。巩固提升“阳光扶贫”活动成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突出问题导向,集中破解一批制约民政发展的堵点、痛点问题。持续加强民政窗口单位行风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三、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筑牢困难群众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针对急难型、支出型贫困问题,强化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出台江阴市大救助机制的实施意见,细化明确各部门救助职能,统筹协调社会救助工作;强化社会救助中心建设运行,健全部门横向协同、镇街纵向贯通的救助网络,畅通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的受理渠道,并将社会救助信息纳入全市大数据中心,全面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运作;强化深度救助兜底功能,科学调整操作流程,优化量化前置条件,优化深度救助服务方式,确保兜底保障更加精准,确保困难对象救助应救尽救、及时有效。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继续开展低保规范化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全程留痕、动态跟踪,提高公信力。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完善操作流程,切实发挥临时救助“应急性”、“过渡性”的制度功能。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四、着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有力有序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救灾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创成1个以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深入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宣传活动,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入家庭、社区、校园、医院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提高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逃生避险与自救互救技能。继续推进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作,提高住房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进一步扩大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覆盖面,推动开展自然灾害人身伤害、农房倒损保险等工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改造提升救灾物资储备库。

五、持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机构深度融合,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年底前,全市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率、医养融合率分别达到100%。推进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3张,完成1个国家级标准化养老院示范创建工作。创新养老服务,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不断优化日间托养、短期照料,以及助餐、助浴等服务,全年新建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家,区域性老年助餐中心2个。加大老年人关爱,继续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实事工程,切实优化特困供养老人和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居家重点人群的养老服务,与重点空巢独居老人签订关爱服务协议,分散供养特困对象结对关爱率要达100%。完善“智慧养老”平台,推进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共同发展,养老机构信息化覆盖率达100%。推进“适老化”改造,更好适应养老服务需求。加强行业监管,完善评估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组织。注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加快建立养老护理员一次性入职奖励和特殊津贴制度,留住更多的专业人员。组织开展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和敬老月活动,扶持老年教育、活动设施改造和老年文体特色团队发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承保率达到65%以上。

六、加快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贯彻落实慈善法及《江苏省慈善条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依法规范慈善活动。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人民团体和慈善行业组织参与的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慈善组织内在约束与外部监督机制,加强慈善组织监管。保持福彩发行安全稳定,推动彩票销售稳中求进,促进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完成年度福利彩票销售任务4.85亿元。健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落实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细化规范各项保障举措。不断健全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履行好强制报告、临时监护、评估帮扶和关爱保护等属地责任,加强信息化管理,用好民政未保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家庭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

七、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全市城乡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意见》,深化政社互动、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年底前,98%的城市社区、97%的农村社区达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出台《江阴市撤村建居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空壳村(居)撤并工作。以璜土“三务公开户户通”试点为契机,推进《村务公开规范》落实并全覆盖。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发社区自治活力。

八、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抓培育,完善市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功能,加强镇(街)公益坊等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发挥枢纽性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协调作用,形成孵化培育基本体系,实现城市、农村社区分别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5个社区社会组织。抓扶持,深入推进公益创投活动,向有承接能力的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增强发展活力。抓监管,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全面开展3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清除“僵尸组织”。

九、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切实抓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实务拓展,推动社会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制定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破解社工队伍薪酬待遇低、队伍流动性大等瓶颈问题。培育专业社工机构,创建社工服务品牌,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新增取证社工人数不少于130名,社工注册登记率达到90%以上。

十、着力提升民政专项社会事务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地名管理,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做好地名普查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开展锡常线界线联检和界线巡查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创建。规范社会事务,继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惠民殡葬,完成花山殡仪馆集中守灵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应用殡葬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殡葬服务市场监管措施,确保群众殡葬活动安全和谐有序;优化婚姻和收养登记服务,完成婚姻历史数据补录工作。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推动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机制,组织开展好“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活动,严格实行救助工作全程痕迹管理,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十一、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坚决落实省23条政策措施和无锡6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抚恤补助梯度结构和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发挥各级民政职能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涉军群体稳定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零上访”全面提高安置质量,在实行“积分选岗、阳光安置”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拓宽安置渠道,安置率达到100%;完善落实退役士兵免费培训政策,确保参训率达到80%以上,培训合格后就业率不低于95%;针对自主就业、失业和生活困难的退役士兵,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帮扶工作。深入推进双拥共建,按照“双拥双推进”工程要求,扎实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切实解决军人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加快构建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主的双拥服务网络,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认真抓好军休干部“两个待遇”落实,不断改进完善军休设施设备,丰富文化活动内涵,及时解决军休干部实际困难。

十二、持续推进民政“六化”建设。坚持“立法、施法、执法、普法”并重,不断完善民政法规政策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民政法规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落实“七五”普法年度任务,创新普法教育方式方法。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确保各项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推进民政社会化,在更广范围引入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构建群众互助机制等,集聚政府、社会、群众、市场的力量,共同致力于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加快培养现代民政建设急需的管理民政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民政建设才,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主动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这两个利器,推进社会救助、社会治理精准化精细化高效化,通过数据流动组合、参与业务运行,驱动民政转型升级。

十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对照“七有”要求,对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进行查漏补缺,重点评估人员配备、条件设置、经费保障等情况,落实不到位的要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力争年底前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加强民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把打通民政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有力促进民政惠民政策和民生实事在最末端落地见效。

 

 

江阴市民政局

201835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