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科技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636/2017-00034 生成日期 2017-04-25 公开日期 2017-04-27
文件编号 澄知联发〔2017〕1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科学技术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通知
主题(一级) 科技、教育 主题(二级) 科技 关键词 科学,技术,机关,通知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为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现将《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印发《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阴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

 

澄知联发〔20171

 

 

关于印发《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管委会,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靖江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入实施,现将《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阴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7425

 

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江阴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重要阶段。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实施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江阴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放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推进,全面完成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为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专利申请75409件,发明专利申请22608件,授权专利37093件。2015年江阴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010年的2.5倍、2倍和8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6件,比2010年增加了10.1件,PCT专利申请量59件;江阴市注册商标总数累计达28446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到145件,江苏名牌达到125只,品牌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前列。

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验收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江阴国家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阴临港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获批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全市形成市、镇(街)园区、企业三级管理体系,高新区等6个镇(街)园区建成无锡市知识产权示范区域。92家企业完成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

3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显著增强。12家企业承担了省局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和专利实施计划项目,培育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26家。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登记专利项目140项,推动专利交易50项。主导起草国家、行业产品标准121项,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12项,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1个,承担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2个。15家企业进行了专利投保,11家企业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质押贷款额累计超3亿元。

4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开展知识产权“双打”和“护航”等专项行动,获批设立专利行政执法巡回审理庭,“十二五”期间累计处理专利侵权纠纷19起,假冒专利案件37起,江阴海关查获进出境环节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起。建立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企业联系点制度,设立了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阴分中心,建设了知识产权预警维权平台,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行业专利预警研究,为全市18家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维权预警服务。

5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江阴分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江阴分中心,建设并开通了江阴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部门间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力量,推出企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6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成效显著。组织举办“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知识产权宣传,有力提升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联合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南理工知识产权学院、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成立了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组织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5期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规范及贯标讲座6期,培训知识产权专业人才1000余人次,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5名,奠定了知识产权工作的人才基础。

(二)面临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地位愈发凸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对知识产权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作出了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宏伟目标。当前,江苏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把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跨越”,指明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方向。江阴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正处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期,深化管理改革、开展体制创新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是江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江阴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

“十二五”期间,江阴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改革有待深入,市镇两级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缺乏,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三是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进程有待加快,运营、质押融资和保险等知识产权市场化力度不够,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需提高;四是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不够完善,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以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有效衔接需进一步强化;五是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尚需提升,规模性和高端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偏少、涉外服务能力偏弱,与江阴当地的知识产权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六是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企业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具有知识产权和专业技术、法律实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熟练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层次人才急需引进和培养。

因此,“十三五”时期,江阴要准确把握新形势、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迎接新挑战,深入贯彻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强市意见精神,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江阴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六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优势企业为主攻方向,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为立足点,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切入点,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人才体系为支撑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引领和支撑创新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加快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打造一个创造卓越、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人才集聚的知识产权强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布局规划和监管服务,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知识产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高效流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2.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路径,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加快实现知识产权由大到强、由多到优的转变,构筑知识产权支撑经济转型提升发展的新优势。

3坚持聚焦产业、服务全局。围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强市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规划知识产权发展重点,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壮大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加快推动江阴产业迈向中高端,更好地服务产业强市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局。

4.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强统筹协调,打造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多点”的区域新格局。同时注重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值专利、高知名度商标和高影响力版权产品等知识产权密集型的特色企业和特色产业培育。

三、发展目标

——知识产权产出质量显著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企业申请专利数占全市申请总量的7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以上,国际专利(PCT)申请量年增长超过20%。注册商标总数达到380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到200件以上。软件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等各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上升,在主要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专利、知名品牌、高价值版权。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幅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知识产权许可贸易额明显增长。高新技术领域90%以上的重大专利技术得到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全市力争10%以上重大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加快技术标准和专利的有机融合。主导制(修)订国内外标准累计超过380项,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18个以上。建立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促进知识产权加快流动转化,全市知识产权许可、交易量增长20%以上。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建立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高效有力。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当年结案率达到95%以上,投诉和举报的回复率达到100%。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5%,权利人满意度超过80%,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显著减少,滥用知识产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外商在我市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深入推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综合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知识产权重大事项作用充分发挥。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一批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精通国际规则,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水平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培养100名从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专业人才,200名专业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1000名具有较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宣传和教育全面普及,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江阴市“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发展目标

知识产权产出

企业申请专利数占全市申请总量

75%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0

PCT申请量年增长率

20%

累计注册商标量

38000

累计中国驰名商标量

60

累计江苏省著名商标量

200

知识产权运用

高新技术领域重大专利技术实施率

90%

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

≥80%

重大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比例

≥10%

累计主导制(修)订国内外标准

380

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

18

知识产权许可、交易量增长率

20%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00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执法案件当年结案率

≥95%

举报投诉回复率

≥100%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

≥75%

权利人满意度

80%

知识产权管理

贯标企业数

170

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

100

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

200

知识产权工程师

1000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试点示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1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按照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要求,编制江阴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强化示范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探索开展示范城市建设的特色工作,全面提升江阴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实施并确保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实效,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将江阴打造成为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深度融合的示范城市,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走向深入。

2.推进试点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印发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保障体系。推动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引导镇(街道)、园区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创建活动,在有条件的园区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组织商贸街区和专业市场积极开展省、市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工作。探索创新、统筹推进,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在支撑各板块创新驱动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3.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选择江阴“十三五”的重点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产业基础、创新资源和知识产权资源普查与空间资源分析,形成区域布局分析报告。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产业与知识产权的匹配度分析,形成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导向目录。建设知识产权资源、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信息等相关信息的综合数据库,试点建设可视化知识产权地理信息系统。做好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软科学研究,建立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智库。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

1鼓励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承担、实施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企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推动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全程参与创新活动的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鼓励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申请、植物新品种登记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等,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

2.加强产学研协同创造。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围绕产业链统筹研发资源构建创新链,以江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集成攻关,建立产学研专利供需对接机制,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组建校企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上与高校院所实现深度融合。

3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落实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制定专利挖掘与布局策略,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高价值专利。实施高知名度商标培育计划,支持行业协会注册集体商标,支持企业制定商标品牌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将品牌自创与收购相结合,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实施高影响力版权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版权创新投入,在动漫、游戏、网络传媒、广告策划、软件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域形成一批核心版权。

专栏1: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

围绕全市重点优势产业,从实验研究、成果中试、产业技术开发、创新服务等层面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基础能力建设,构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加强专利战略布局,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到2020年,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0家。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建设,引导企业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全覆盖,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与认定制度,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贯标认证,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2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大力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引导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实现创新水平、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鼓励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行业标杆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内外战略研究与分析布局,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与运用能力。

专栏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

推进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规范,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与认定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强化资源管理,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到2020年,培育100家具有持续创造力、核心竞争力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重点支持50家左右通过“贯标”认证的企业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选取一批骨干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工作。组织实施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突破并掌握一批以专利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技术。更大力度推动创新要素向骨干企业集聚,引进并壮大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四)开展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研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开展技术路线分析和专利布局,形成专利密集型产业;提升驰(著)名商标运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品牌聚合示范效应,培育商标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文化艺术、创意设计、计算机软件、信息和版权服务等产业,打造版权密集型产业,依靠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2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选择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点示范园区开展集群管理试点工作。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打造高新区、临港开发区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支持开展专利集群管理,建设具有较强科技创新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立集群管理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设集群管理专家库,搭建集群管理工作支撑平台,制定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形成“一园区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镇(街)一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战略格局。

3加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围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具有较强创新优势的行业,设立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完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建立产业专利数据平台和运营平台,利用专利信息开展产业专利布局,发挥专利信息对产业研发方向、路径选择的导向作用,以专利导航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为江阴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培育发展知识产权市场

1推进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设立专利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电网、光电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培养并壮大一批专利技术领先企业。依托江阴技术转移机构,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促进国内外先进知识产权成果在澄企业的转化和产业化。引导行业标杆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加快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实施进程。

2构建专利运营市场体系。加大专利运营财政投入,开展专利运营试点。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价值评估、技术咨询、专利布局、风险预警、托管服务等专利运营相关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创办专业化专利运营公司,开展专利收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盘活专利资产。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专利运营活动,实现专利商业化。构建知识产权网上交易市场,逐步形成政府推动,服务机构、民间资本搭桥,企业积极参与的专利运营市场体系。

3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的工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知识产权金融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知识产权的力度,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深入开展专利保险试点,组建专利保险服务联盟。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实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规模化、常态化。

(六)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1健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镇(街)、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适当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构建完善市、镇(街)、园区及企业的三级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及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创新部门协调沟通、重大事项通报和重大案件会商的机制,探索知识产权工作局市会商机制。

2强化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充分落实《江阴市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意见》精神,完善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机制,加强对政府资金支持的各类经济科技活动项目的知识产权审查评议及政策性建议的提供。引导重大科技经济文化项目承担单位等市场主体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加强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创新知识产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数据监测统计机制。

3完善区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市、镇(街)、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专利信息服务分中心建设。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载体建设,重点做好我市知识产权“五大平台”建设,同时在高新区、临港开发区、重点镇(街道)等科技创新活跃地区建设不同层级的服务分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库、重点发展领域专业化信息库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库的开发,搭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体系。

专栏3: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计划

加强对知识产权代理、交易、咨询、托管、评估、保险、法律中介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绩效评价,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优化服务内涵,规范服务行为,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知名度高、示范性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江阴分中心、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阴分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江阴分中心、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和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等知识产权“五大平台”建设,同时在高新区、临港开发区、重点镇(街道)等科技创新活跃地区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七)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维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1加大行政执法与监管力度。强化市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壮大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完善专利行政执法巡回审理庭职能。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项行动,保持打击知识产权假冒和侵权的高压态势。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行政执法联动协同与沟通移送机制,推动本区域专利执法常态化,提高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统筹全市行政执法力量,开展知识产权市场巡查,建设全面响应、全面公开、全程管理的知识产权监管平台。加大出入境环节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国制造海关形象维护“清风”行动,严厉打击侵权货物、物品进出境。

2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围绕重大典型案件加强司法审判宣传工作,以司法审判活动带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

3.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阴分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建设江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和执法流程管理线上市场巡查化。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体系,实现维权援助网络在全市范围的覆盖。探索“互联网+”等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打造全省领先、工作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鼓励引导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主动寻求知识产权进出境保护。

4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研究。推进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公共服务平行政审判成立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围绕江阴市百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联盟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预警研究,鼓励企业、行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和预警分析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预警机制,提高江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八)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1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支撑、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扩大“4·26”知识产权宣传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专利周等活动的社会影响。将知识产权宣传行政审判文明建设、普法教育、科普宣传、文明创建等全民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专版、专栏、论坛等新闻传播形式,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宣传,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广泛开展,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提高江阴企业业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建立政府牵头、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知识产权培训专项资金,推动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完善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建设,重点培养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管理内审员、企业知识产权总监、熟悉知识产权规则的企业家和业务精湛的专利代理人等5支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支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知识产权学科专业,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扩大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培养规模。支持高校院所建设知识产权研究机构,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研究人才,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智库。

专栏4: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

在知识产权财政专项投入中拿出资金,作为知识产权培训专项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推动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总监、专利代理人培训和企业法人知识产权高级研修制度。到2020年,培养从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专业人才100名,专业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200名,具有较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知识产权工程师1000名。

3加大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荐优秀知识产权人员到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开展交流、访问和培训,强化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掌握。鼓励知识产权人才获得海外相应资格证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支持引进海外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优势团队,重点引进一批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国家、省知识产权局、工商管理局、版权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探索局市会商合作机制,加大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强化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推进计划、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细化任务,狠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全市知识产权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合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十三五”规划的贯彻实施。

2.加强政策支持。发挥经济贸易、金融税收、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鼓励创业等政策制定中的知识产权导向作用。落实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载体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引进等的政策支撑。加强专利资助、专利产业化专项资金等鼓励措施的修订与落实,逐步形成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向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倾斜的政府引导。出台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运营制度的文件,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持。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知识产权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调整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发明专利授权和国外专利申请的奖励、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管理运营、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优化等方面。拓宽知识产权投入的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各类基金增加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4.强化督促检查。积极争取地方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行为的监督检查,保障规划严格实施。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镇(街)、园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企业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条件。将知识产权的产出和运用情况作为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评价内容。完善知识产权统计监测制度,实时跟踪规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好进度通报、动态分析和阶段评估,加强督查指导。实施期满,组织开展全面科学的评估,为制定新一轮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