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司法局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信息索引号 014040935/2017-00004 生成日期 2017-01-05 公开日期 2017-01-0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司法局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公安、安全、司法 主题(二级) 司法 关键词 政法,法律,总结
效力状况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6年度工作总结
2016年度工作总结

江阴市司法局2016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四个全覆盖体系建设为目标,履职尽责,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服务发展,为服务强富美高的新江阴,取得了新的成绩,局党总支被无锡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市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为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市。

一、承前启后, 高点布局“七五”普法

一是及时抓好“七五”普法动员部署。走访宣传部、政法委、检察院、地税等9个机关部门,调研15个镇街,开展“七五”普法规划微信有奖问卷大调查,全面了解群众法治需求,起草“七五”普法规划。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先后对《规划》送审稿专题研究,市人大通过的相关决议在江阴日报刊发。及时召开全市“六五”普法总结暨“七五”普法动员大会。下发重点对象“七五”普法全套学习书籍5000余册。继续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合作,“江阴三十年普法实践”入选2015年度《中国地方法治蓝皮书》。完善法治微信平台,编发法治微信220余条。“法润暨阳”微信粉丝32000人,每期平均阅读量达2000人次。

二是全方位开展群众性学法普法。举办非人大任命干部法律知识考试。率先建立法治副校长制度。开办青少年每周一堂课法治讲座。老年大学法律讲座授课30课时180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元旦“为爱行走 普法先行”活动、“美好城市法律相伴 你我共创”法治文艺巡演、“法治故事大家讲”竞赛活动、“法润暨阳· 德法同行”法治讲座企业行等活动。江阴电视台《法治全澄》播出310余期。

三是加强普法队伍阵地建设。建立“江阴市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江阴普法志愿者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组建普法志愿者大队,香山书屋“德法书香”实战平台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创新项目。江阴市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江阴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六部门命名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我市已创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102家,创建率达42%

二、夯实基础,着眼规范,大力提升基层实战能力

一是狠抓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一司法所内外标识、工作职责等13项内容,6月无锡市局在江阴召开了现场推进会。对各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改造和规范,实行窗口化设置,推行“背景墙+柜台式”开放服务模式,全新打造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多功能多服务的为民平台。全市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安排律师值班87天、基层法律工作者值班63天。

二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坚持市每月、镇每半月、村每周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引入值班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参与矛盾化解,形成“人民调解、律师参与、法律援助”三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联合化解模式。积极排查梳理信访积案,开展访调对接工作20余次,接受领导交办案件7件,直接参与化解案件14件,成功化解重大群体性信访纠纷7件。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1582次,受理纠纷23618起,调解成功23618起,成功劝阻群体性上访321569人次。全年市领导来中心接访40次,共疏导群众约3631737人。7月份,我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省厅组织的考核验收中名列全省第一。10月份,《亲情调解调处的成功率高出33%》信息得到省厅柳厅长的批示表扬。

三是提升基层工作队伍的能力。成立江阴市人民调解协会。全市共有市、镇两级调处中心16个,各级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57个,调解员1360名,信息员4651名。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全年组织培训全市调解员骨干等三批422人次4000学时。澄江街道调委会驻电视台人民调解工作室老娘舅唐振健被评为全省“最美人民调解员”。市交通事故调委会刘强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调解员。月城镇司法所长孙汉才被国家人社部、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优化提升,搭建载体,全面推进法律服务全覆盖

一是进一步打造法律援助民心工程。借中心办公地址搬迁之契,按照省厅《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窗口建设和工作规范》要求,高规格打造市级规范化窗口。中心对我市挂牌成立的社会团体、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进行梳理,成立了江阴市涉军法律援助服务社,与4个驻澄部队签订了法律援助服务协议,全市联络员及志愿者调整为319名,形成了全覆盖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加强督查回访,建立法律援助质量监督跟踪机制。今年我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19件。中心工作人员自办案件34件。我市法律援助质量在无锡领先,并代表无锡地区参加全国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同行评审活动,获司法部好评。

二是积极推动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先后与市人民法院、公安局、检察院联合下文,组织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等工作。与市经信委、贸促会等联合开展“一带一路”专场法律讲座,举办中小企业家法律沙龙,对以“互保联保”为典型表现形式的企业金融风险,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形成调研报告。充分发挥律师公益法律服务站作用,律师参与公益站值班310人次,接待来访群众412人次,上法治课25次。组织律师参与市领导信访接待19人次。

三是大力推进法律服务惠企便民。全市19家律师事务所238名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4467件, 涉及财产标的32.5亿元,索回赔欠款15.8亿元。全市31家法律服务所共有法律服务工作者165名,担任企业、村(社区)法律顾问700余家,代理案件4200余件,业务收费2500余万元。公证办理7316件,义务解答8万余人次。司法鉴定所共收案889件,采信率达100%

四、规范执法,贯彻双严,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一是开展社区矫正“双严”活动。成立社区矫正“双严”工作领导小组及督察组,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严格执法、严格管理”集中整治活动。我市共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736人,解除社区矫正782人,全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762人。回归刑释解矫人员1469人、解除强制戒毒人员65人,目前在册安置帮教对象3921人。全年矫正对象因违反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处分70人次,训诫谈话89人次,治安处罚8人,提请撤销缓刑26人,未出现重大突发性事故。

二是推动社区矫正执法管理工作标准定标贯标。建立巡查机制。规范调查评估工作,全市共完成各类评估1350例,采信率达到98%以上。

三是加强管理教育的创新。开展社区矫正“普法大讲堂”活动,统一安排课程、组织宣讲团队到各所开展集中教育。由挂职民警结合实际,通过以案说法、现身说法、正反教育等形式开展讲授教育。加强社会组织合作,阳光心理咨询服务所开展心理讲座40余场,个别心理咨询10余人次,促进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的服刑意识。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