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会议报告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7-00031 生成日期 2017-01-13 公开日期 2017-01-13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总结,报告,行政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8日在江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蔡叶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6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总目标,开拓进取、埋头实干,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着力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切实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9亿元、增长5%。工业经济转型提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900亿元左右。大力实施“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全市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78%,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73家,法尔胜集团、双良节能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加快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扎实推进资本经营,新增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设立100亿元产业强市发展专项资金,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7.2亿元。积极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市镇两级互助资金平台累计转贷97.7亿元,全年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20家,新增无锡市示范电子商务企业8家。着力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新增10万吨级对外开放泊位2个,预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亿吨。完成港口集团件杂货码头、中石化滨江油库码头改扩建工程,江阴国家综保区成功获批。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活动,积极培育网络零售、连锁经营、社区直供等消费增长点,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高效农业稳步提升。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85.6亿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86%,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9.6%,高效农业比例达63%,无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8%。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30家,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达46.3%,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

  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开发开放,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重点改革扎实推进。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清单编制工作和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试点,政府性债务管理得到加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国有企业发展定位。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建设,供销社改革取得新的成效。有效投入持续增加。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90亿元、服务业投资632亿元。着力改善投入结构,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1%,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5.9%,梦东方·徐霞客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成功签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预计新批外资项目31个,完成到位注册外资10.5亿美元。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全市72个重大产业项目预计当年完成投资194.6亿元,星科金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安姆科包装产业基地等20个超10亿元项目顺利推进。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强化科技支撑,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升至44%,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新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中船澄西、扬子江船业等联合建成绿色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7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15件。高新区获批国家火炬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特色产业基地,临港开发区获批省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新增各类人才1万人,其中国家人才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5人。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着力稳定外贸增长,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9亿美元,其中出口120亿美元、进口79亿美元。优化外贸服务平台,电子口岸二期建设进展顺利。中小微外贸企业实现融资2.7亿元,云蝠公司洛杉矶仓库被认定为省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试点。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成功举办“中哈国际论坛”,预计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2个,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7.6亿美元。

  三、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全面启动城乡建设“1310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规划布局日趋优化。完善城市重点区域规划,启动市域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规划,优化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和城区快速路网体系。深化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美丽村庄建设、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等专项规划,推进滨江公园、应天河公园、环城绿道景观规划设计,完成锡澄运河沿线、万达广场北侧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完成“一张图”信息化系统建设,数字江阴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启用。严格修编法定规划,多规融合持续推进。功能配套不断完善。锡澄高速公路江阴南互通建成投用,申港河西新渡口顺利竣工,锡澄路、河豚路等道路大修工程全面完成。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南沿江城际铁路、盐泰锡宜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鲥鱼港公园、应天河风光带建设扎实推进,虹桥南路南延伸段顺利打通,夏东路改造、毗陵路西延伸段建设加快。新沟河延伸拓浚完成年度任务,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水系连通二期工程基本完成,67项防汛应急工程全面推开。新建一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交电子站牌,公交外滩首末站、新华站停车场改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城市热网青月线工程顺利推进,天然气管网新增220公里。城市管理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梅园里等8个改善型城中村、景园小区等14个老小区、天鹤菜场等12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市政沥青搅拌站等2家城区混凝土沥青企业实施搬迁。规范废旧物品回收行业经营,建筑垃圾、户外广告、电子屏等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15万平方米,违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郊接合部、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地区环境得到提升。实施公共停车资源市场化管理,主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新增1046个。

  四、生态文明取得进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严格实施煤炭总量控制,万元GDP能耗下降4%。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4家,取缔整治“十小”企业128家,淘汰整治燃煤锅炉305台,完成热电企业6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顺利关停民达热电,全面完成第一轮热电企业整合整治。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5个,创建省、市级节水型载体12个。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加强大型物料堆场、煤堆场等污染治理,完成兴澄原料场封闭改造等18个扬尘治理项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7518辆。加快实施城乡黑臭河道整治,完成河流综合整治28条。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关停整改畜禽养殖场781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城区餐厨垃圾就地处理项目建成投运。全面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清理一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任务。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光大电厂三期工程有序推进,小湾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污水主管网20.5公里,完成44个小区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新增排水达标区30个,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个。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完成秦望山建材矿区治理复绿50亩。严格土地执法,顺利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新增造林绿化2591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5平方米,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13个。

  五、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民生事业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3.5万人,建成创业大学、创业加盟云市场,扶持创业2550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城保扩面”新增4.6万人。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和8.4%。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推进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500例。探索创新拆迁安置办法,全市完成拆迁13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91万平方米、第四期保障房35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3.3万人。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2张。启动第九轮经济薄弱村帮扶行动,发放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省内领先,高考取得佳绩,江阴中专整体改造、市第一初中易地新建等项目有序推进。大力开展医联体重点专科建设,试点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市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评审。“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组织公益性文化演出500余场,举办大型书画、摄影等展览活动12场,建成全民阅读公益服务点100个,获评全国“书香城市”。启动全民健身综合馆建设,全年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11项。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优化社区治理结构,巩固社区减负增效成果,农村“三务公开”有序推进,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扎实开展双拥优抚和慈善救助工作,第四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着力完善信访“大调解”机制,市综治中心建成投运,获评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市。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通讯网络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全市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在全省率先实现药店回收过期药品全覆盖。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危化品、涉爆粉尘等行业安全监管,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发挥“12345”民生热线、市长信箱等作用,协调解决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决策听证、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0件、政协提案283件,一次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99.4%和97.9%。着力规范政务信息公开体系,促进决策民主、政务公开。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加强预算执行、民生资金等审计工作,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开展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6年全市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是江阴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稳步提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分别达8.4%、9.7%和11.4%。新批超亿美元项目8个,到位注册外资总额达45亿美元、年均增长8%。全市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9家,上市公司42家、新增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4家。9家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五年来,发展质量在改革创新中日益提高。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高效农业,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8:58:40.2调整到2016年的1.6:54.4:44。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领域重点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全面建成。开发开放更加深入,累计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分别突破1000亿美元、500亿美元大关,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25.9%。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引进诺贝尔奖得主5名、国家人才15名,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阳光集团、兴澄特钢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球卓越绩效奖”。五年来,城乡建设在统筹发展中持续推进。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全市域各片区和各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沿江、南门、敔山湾、城西地区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6条省级干线公路竣工通车,打通城区断头路30余条,新建和改建主次干道20余条;新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全线竣工,新夏港河船闸通航运营。坚持拆安同步推进,完成拆迁1032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949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行动,创建省三星级康居乡村41个、美丽乡村3个。五年来,生态环境在保护治理中不断优化。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获评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关停“三高两低”企业372家,整合整治热电企业12家,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高新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整治河道72条。新建污水主管网90公里,建成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0个,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秦望山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力实施绿化造林,林木覆盖率由2011年的21.8%提升到24%。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两型社会”示范乡镇9个、“两型社会”示范村(社区)13个、省级生态村25个。五年来,民生事业在普惠共享中得到加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扶持政策城乡并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8.9万个,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和9.4%。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各类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现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善,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组建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两大医联体,新农合、“中医治未病”等工作全国领先。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4平方米,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五年来,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统计、物价、人武、民防、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台、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对口支援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阴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首五年发展历程,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始终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历史性机遇,大力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发挥江阴产业基础好、实体经济强的优势,迎着困难上,顶住压力干,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全力推动江阴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必须始终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复杂严峻的困难挑战,我们不为既有经验所束缚,不为任何困难所羁绊,坚定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利用一切条件破难题,集聚一切要素拓空间,抢抓一切机遇闯新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阶段特征、江阴特点的发展路径。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导向。面对日益多元的民生诉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造福人民的发展目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快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必须始终发扬团结实干作风。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紧紧抓住事关江阴长远的全局性问题,发挥集体智慧、凝聚各方力量、依靠全市人民,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扎实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对看准的事全力以赴抓紧干,对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立即干,以勇于攻坚的姿态克难奋进,以敢于担当的胸襟一抓到底,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埋头实干,奋力当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建设和管理还有不少短板,城市功能品质亟待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水、气、土等环境保护和治理任重道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升,群众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社会治理领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担当意识还不强,执行力、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展望和2017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交汇,外部的诸多风险挑战与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已然形成交织叠加态势。从江阴所处的发展环境来看,我们面临着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县域竞争日益深化、民生期待更加殷切三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我们负重爬坡、加快转型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抢得先机、赢得主动的重大机遇。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历史关口,只要我们面对困难不低头、迎接挑战不退缩,大力传承和弘扬江阴精神,众志成城、奋力攻坚、创新实干,就一定能实现新突破、确立新优势,开创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六大战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奋力开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新局面,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当好全省全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今后五年,我们要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集中地把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紧紧围绕矢志不渝让经济更强劲、补短攻坚让城市更宜居、狠抓严管让环境更优美、全力以赴让百姓更幸福、坚持不懈让社会更文明这五大奋斗目标,扬长补短、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展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硬成果。

  完成以上目标和任务,必须把六大发展战略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锲而不舍、砥砺奋进,不断推动江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品牌化为引领,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加突出存量改造提升、增量培育壮大,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大企业集团做优做强,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江阴板块”优势,打造开放园区产业强市最强增长极,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集中力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内创新组织集成联动,完善人才集聚、培育和使用机制,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着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

  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确保完成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既定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力争五年累计到位注册外资42亿美元,努力构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坚持高标准规划管控、高品质开发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牢固确立精明增长理念,基本建成“1310工程”,打造高品质城区,构建大交通格局,推进特色镇村建设,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创新城市管理服务,促进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让江阴早日展现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的现实模样。

  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的民生、发展的生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治理结构,扎实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决实施水气土等环境整治,全面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力争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末下降16.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江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早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坚定不移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民生所需就是发展所向,坚持把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就业创业致富、社会保障共富、公共服务添富、精准帮扶助富、社会治理护富,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着力满足群众对公共设施、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等物质和精神需求,每年都办成一批真正让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江阴撤县建市3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环境质量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强市,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领先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具有区域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位居苏南前列。

  培育现代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阴五年行动计划”,壮大提升冶金、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鼓励和引导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着力提升新兴产业规模能级。引导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环节,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服务业增加值提升0.6个百分点。培育壮大网络零售、居家养老、连锁经营、文化旅游等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整合长江岸线资源,提升港口物流产业竞争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促进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色列都市农业、华西稻米产业基地等7个重大农业项目,确保完成“三资”投农10亿元。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

  做强实体经济。支持大企业集团、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行业“单打冠军”。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机器换人”,新增两化深度融合企业10家。推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持续扩容升级“江阴板块”,力争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支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新增省管理创新示范(优秀)企业2家。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行为,切实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有效投入对稳增长、促转型的支撑作用,推动投资由铺摊子、粗放式增长向注重结构、提升质量转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锁定世界名企、大型国企、实力民企等重点,强化产业链招商、功能性招商和新业态招商,力争引进5个以上超亿美元或超10亿元项目,努力在超50亿元、超100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完成到位注册外资9.5亿美元。支持本土企业开展以技术、股权为纽带的合作,力争引进5个央地合作项目。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着力推进兴澄特钢特种钢材深加工、中建材薄膜太阳能电池、梦东方·徐霞客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确保14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运。

  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创新型增长点,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突出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聚焦石墨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力争建成国家火炬江阴智慧能源特色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力争科技风险补偿贷款突破5亿元。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确保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8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2件。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着力构建产业创新载体,组建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新建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5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2家。扎实推进“智慧江阴”建设,启动智慧城市信息整合共享协同工程,组建成立大数据中心、城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城市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行城市智慧式管理。

  加强创新人才引育。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省“双创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人才30人以上。启动实施“暨阳英才计划”,组织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澄创新创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力争全年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海外工程师和外国专家工作室10个。加强企业家、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养,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素质。强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年内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深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加快城乡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坚持现代化标准、特色化理念,坚守大气精致、用好山水资源,加快推进城乡建设“1310工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更宜居、让百姓更满意。

  优化城乡规划。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各片区及各镇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多规融合、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充分挖掘江阴城市水系、山体特质,深化锡澄运河地区、南门地区、环城森林公园启动区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展现江阴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景观风貌。加快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完成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完善城乡防洪规划修编,加强水系沟通、河道治理和闸站控制,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水平。加大规划刚性管控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滨江、沿河、近山等具有江阴特色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一批高品质的城建工程。着力推进江阴绿道、滨江公园、运河公园、应天河公园建设,加快环城森林公园定山、绮山、花山、秦望山启动区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推进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砂山路、云顾路大修等工程,启动新澄杨路、长新大道二期、临江路西延伸段等建设,完成夏东路、毗陵路西延伸段工程,打通君山路、塘前路等“断头路”,搬迁黄田港、韭菜港渡口,加快形成完整的路网体系。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推进新长铁路城区段高架改造、火车站货运场站搬迁。推进锡澄运河跨河桥梁、北门岛艺术区建设,提升运河两侧景观风貌。完成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启动锡澄运河扩大北排、老桃花港整治工程,建成西横河防洪排涝、西门雨污水泵站改造等67项应急防汛工程。突出重点建设区域,坚持成片拆净原则,加大拆迁腾地力度,完成拆迁130万平方米。探索推广市场化、货币化安置模式,新建安置房5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管理。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治堵治乱治脏专项行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推进户外广告市场化交易,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邓家村等10个城中村、虹桥八村等14个老小区改造,加快先锋菜场等5家农贸市场改造,有效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推进公交外滩首末站、新华站停车场扩建等工程,新增170个公交电子站牌,实现江阴交通卡省内互联互通。新增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150个,新投放自行车3500辆,加快打造城市慢行体系。深化城管与交警联动执法机制,挖掘和整合各类停车资源,缓解行车拥堵和停车难题。加强“城市啄木鸟”等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依法整治违法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建设特色镇村。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新桥、徐霞客、长泾等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特色镇和华士、周庄、新桥等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推动镇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精心打造规模集聚、功能完整、宜居宜业的现代江南小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培育一批美丽宜居村庄,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挖掘和打造亮点特色,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展现农村特色风貌。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部分重点村、特色村农民住房改造试点,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及户表改造,新增天然气居民用户2万户。

  四、推进绿色发展,扎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坚持管源头、控增量、减存量同步推进,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严格落实国家去产能各项政策,关停“三高两低”企业50家。持续削减全市用煤总量,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任务。开展新一轮热电企业整合整治,启动华能燃气电厂项目建设,完成城市热网青月线工程。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高能耗企业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40兆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50个。加快推进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节能项目30个,打造节水型载体9个。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和网格化监管,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石化、合成树脂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4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7.5%,PM2.5浓度比2015年下降12%以上。深入开展太湖水污染防治,整治河道15条,III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持续提高。加快推进城区控源截污工程,改造提升73个片区污水主次管网,完成澄江路等14条道路污水主管网铺设。新建集镇区污水管网20公里、排水达标区30个,力争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350个以上。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三期工程,加快实施镇村河道轮浚,着力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停和整改畜禽养殖场300家以上。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市域生态格局,构筑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提升自然生态承载能力。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少、用途不变、质量不降。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实施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用地2000亩。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白石山、稷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锡东生态园建设,建成长跃湖省级湿地保护小区。加快肖山、窑港口水源地达标建设和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处置、光大电厂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垃圾综合利用和规范化处置水平。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新增试点小区20个。着力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新增造林绿化1000亩,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04%。

  五、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扩大开放发展优势

  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更加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着力增创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重点改革。突出市场主导作用,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全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商品房去库存力度,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着力补齐创新、城建、生态、富民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取得更大进展。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徐霞客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周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园区、街道预算管理,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落实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制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巩固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成果,完成国企及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壮大村级经济发展实力。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外贸稳增长扶持政策,推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公共海外仓等平台建设,加大对造船、光伏、纺织服装等重点出口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出口品牌,确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现正增长。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加快推进通关一体化、“三互”大通关等贸易便利化,建成电子口岸二期,提升口岸综合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合作、投资办厂等方式“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7.8亿美元。

  做强开放园区。优化园区资源配置,推动园区产业、载体、功能升级,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对全市的贡献度。大力推进高新区滨江科技城建设,着力提高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努力打造创新引领、产城一体的核心区。加快推进青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落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扩大临港开发区岸线、港口、空间和腹地等优势,更大力度招引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确保国家综保区一期封关运作,早日创成国家级开发区。大力提升靖江园区联动开发水平,加快建设千亿级临江产业集聚区,壮大园区经济总量。推动镇街工业集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镇街经济加快发展。

  六、致力民生改善,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确立“聚焦富民”理念,尽心尽力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办好今年各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有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高保障水平。着力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重点帮扶困难人群就业,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6万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2.3万人。充分发挥创业载体作用,加速聚集一批创新创业主体,扶持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登记,新增城保参保人员3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年龄段人员养老补助金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310元和每月76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880元。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降低廉租房保障门槛,拓展公租房保障范围,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3.5万人。创新精准帮扶助困机制,启动实施特困家庭深度救助,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840元。积极推进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改善困难群体生活质量。加快推进经济薄弱村三年脱贫转化,促进村级经济长效稳定增收。

  完善公共服务。深化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大特色本科院校引进力度,完成新澄江中心小学易地新建,推进敔山湾幼儿园新建及南华中专、华姿职校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完成市中医院易地新建规划选址,确保市医疗中心建成投运。举办徐霞客诞辰4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深化“书香江阴”“市民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建设,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以上。扶持培育一批本土文化企业,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启动祁头山遗址公园、佘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快全民健身综合馆建设,办好市第七届运动会。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养老保障型机构和护理院建设,确保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2.5张。

  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市、镇两级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扎实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活动,提升全社会学法用法水平。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平安江阴”建设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强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控,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快江阴沿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深入排查和积极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切实堵塞安全漏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七、改进作风效能,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政府自身建设之中,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强大动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提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指导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决策咨询和政府法律顾问运行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综合执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动态调整和及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促进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改进作风。弘扬敢于担当的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大力弘扬“钉钉子”“马上办”的好作风,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立说立行、速决速行。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和“中梗阻”现象,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加快建设市民服务中心等政务平台,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当好推进发展的“店小二”。深化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建立更加有力的部门协同机制和重点工作督查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容错和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强化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加大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出国(境)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四风”变异反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大问责追究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不断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监督,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未来,奋斗成就伟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谱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 收藏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