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会议报告
信息索引号 01404053X/2013-00006 生成日期 2013-01-16 公开日期 2013-01-16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江阴市人民政府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报告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项目,报告,经济
效力状况 有效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沈 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升。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面落实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市各级谋转型、快转型的步伐更加坚实。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10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2亿元,增长9%。工业经济优化提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003亿元,增长3.7%;工业投入411.6亿元,增长13.4%。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程加快,装备贴息专项资金效应明显,新上技改项目616个,完成技改投入308亿元、增长17.8%。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9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壮大,华西海工、中南重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3%和41%。两化融合扎实推进,新增18家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0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2%,提升1个百分点;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增长14.5%。3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入87.3亿元,万达广场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箱。4家专业市场入围全国百强商品交易市场。主辅分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高效农业推进加快。完成“三资”投入农业12.1亿元,粮食生产连续9年丰收。新增无锡市农业龙头企业6家、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42家,参加合作组织农民比例达84.5%。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高效农业比例达到61.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实施重点产学研项目75个,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4个,新增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3%。新增国家人才3名,新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8名,引进高层次人才525名,培训高技能人才1.2万名。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8个,企业主持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5项。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申请专利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3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2件。金融保障成效明显。新增上市公司3家,兑现上市、拟上市企业补助资金5772万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70亿元、2040亿元,增长9.2%和14.6%。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债务融资达到94亿元。新型金融业贷款余额超过45亿元,新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6家,各类股权融资达20亿元。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强化项目推进机制,提升载体服务水平,着力营造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4.6亿元,增长17.2%。项目投入机制更优。建立项目督查观摩机制,深入开展“比开工、比投入、比进度、比贡献”竞赛活动,全年新开工超10亿元项目21个,超亿元项目220个,100个重点重大项目完成投入291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完成新兴产业投入192亿元,增长17.5%,增幅高于传统产业8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入410.8亿元,增长22.1%。对外开放力度更大。新批外资项目40个,其中超3000万美元重点重大项目18个。完成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1.4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7.5亿美元。出台稳定外贸增长奖励政策,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100亿美元。新增入库服务外包企业34家,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7.1亿美元,增长47.6%。新增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3.5亿美元。园区承载能力更强。高新区腾出成片净地4平方公里,创新大道等10条道路全线通车,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物联网特色产业基地。临港新城盘活存量土地1820亩,核心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申港路等重点道路工程顺利竣工,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靖江园区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三纵六横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业集中度实现新的提高。服务企业措施更实。优化项目审批流程,重点重大项目实施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提速21.5%。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500多家企业产销对接,对上争取扶持资金超过2.5亿元。帮助200多家企业银企对接,累计授信额度超过300亿元。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快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建设开局良好。城乡规划展现新形象。《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获批实施,各片区总体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全市域控规全覆盖修编同步推进,控规总面积逾500平方公里。“一江一河”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完成,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标志区规划推进实施。全市域地下空间数据探测工程顺利结束,安置房近期建设、城乡客货运体系、户外广告设置等15项专项规划批准执行。拆迁安置实现新突破。调整拆迁实施主体,完善拆迁安置政策,全市完成拆迁481万平方米,其中城区186万平方米。“两路一河”工程拆迁基本完成,城区遗留拆迁项目加快扫尾,签订退城协议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沿江企业59家。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市在建安置房达715万平方米,其中城区343万平方米。重点工程取得新进展。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标志区重大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两路一河”工程进展顺利。锡澄高速璜塘互通连接线、长新大道动工建设,峭璜路启动改造,长安大道、科技大道等建成通车。虹桥南路延伸段、中山南路延伸段、澄江西路隧道等工程有序推进,东外环路南延伸段、文富路二期等道路竣工通车。配套功能得到新提升。新增、优化城市公交线路20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景阳等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92个配网互联项目竣工投运。新增天然气管道240公里,实现镇街全覆盖,年供气量达到5.1亿立方米。行政村100%通光纤,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116个。全市重点圩区防洪排涝工程和城区防汛设施改造二期工程如期完工,实现安全度汛。城市管理落实新举措。深入开展交通违法整治行动,有序推进城区畅通工程,滨江路城区段过境货车实施分时段禁行,城市交通压力有效缓解。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花山填埋场封场竣工,全年收集生活垃圾51万吨,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私搭乱建现象得到遏制,高新区沿江8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全部拆除。

    四、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突出生态宜居,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千方百计压降能耗,持续建设绿色家园,人居环境实现新的提升,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大力开展民生环保专项行动,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得到解决。严格落实“河长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全年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02条。新增污水主管道45公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8%,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村庄2630个,全市80%以上村庄完成整治,高速公路及高铁两侧自然村全部整治到位。能耗排放下降明显。预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累计减排10%、12%、10%和4.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关停“三高两低”企业87家,其中化工企业62家。启动热电行业整合整治行动,关停热电厂1家。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完成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69家,建成省级节水型载体10家。城乡绿化扎实推进。完成锡张高速公路、暨南大道等重点道路绿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绿化1.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2.3%。新增城镇绿地面积41.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88平方米。

    五、民生事业不断提升。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30元,分别增长12%和13%。培训城乡劳动力5.7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5.3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1万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扶持自主创业2100人,带动就业1.3万人。拨付财政涉农补贴4255万元、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资金1000万元。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城保扩面新增参保10.1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5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政策性住院费用补偿率达78.4%。772套经济适用住房申购完成,1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达98%。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缴存职工3.35万人。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养老床位1000张。向2057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35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80元。募集慈善基金5632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5470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机关幼儿园、利港教育中心建成投用,江阴高中二期、城西小学基本建成,校安工程完成面积16.2万平方米,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18.4%。华西博物馆、天华博物馆等8个文化场馆建成开放,组织文化下乡4300余场次,举办刘天华民族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市级群体比赛活动32项次,承办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7项10次。第三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第四人民医院移址新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第四轮免费健康体检受益群众达63.1万人。积极探索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深化社区扁平化管理,健全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90%以上和80%以上。积极开展信访领导包案和积案化解工作,一批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重点领域的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市民法治满意率和公众安全感在全省位居前列。“六五”普法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得到强化。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完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24家不达标屠宰企业全部关停,药品信息化监管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办结率达96%。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稳步向镇、街道延伸,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更趋规范。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191件人大代表建议、26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结,一次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97.4%和100%。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工资实现社会化发放。区街一体化管理稳步实施,徐霞客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澄江街道社区管理体制调整、公安派出所机构调整实施到位,近100家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经济实体完成清理脱钩。积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协调解决市长信箱、公共服务呼叫热线等反映的民生问题8.1万件。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审计、统计、物价、人武、民防、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台、拥军优属、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对口援建等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济、砥砺奋进的一年,是各项事业攻坚克难、持续提升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克难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澄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阴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城市建设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力度仍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效能有待新的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3年主要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攻坚突破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在提升城市功能形象上求突破,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上求突破,在促进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奋力开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局面。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无锡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稳中求进,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千方百计落实稳增长各项措施,大力引进重点重大产业项目,增强开放园区承载能力,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切实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促进稳定增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完善各项调节手段,落实各项稳增长的政策措施,稳定企业生产,规模工业产值增长8%。推动本地企业配套协作,组织企业加强产销对接,帮助企业抢抓市场订单,提高市场份额。加强金融支持,着力保障重点骨干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保持一定增速,新增银行贷款300亿元。抓好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抓好煤电油气运组织协调,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加快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工业地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开展挂钩服务企业活动,组织百强企业互比竞赛,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挥财政政策扶持企业的杠杆效应,积极培育壮大税源,促进财税持续增收。密切关注企业和市场动态,加强预警监测,严防资金链断裂、债务纠纷等各类经营风险。

    突破重大项目。更大力度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民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特别是在引进超五十亿元、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强化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本土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把优质项目投在江阴,稳心留根,做大做强。突出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和相关配套企业整体入驻,加快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建优配强招商队伍,科学完善激励机制,有效整合招商资源,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亿美元以上。组织推进50个工业重点重大项目和30个服务业重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

    提升载体功能。突出补缺补软,加快集聚集约,切实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加快高新区腾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长江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着力打造特钢及高端装备产业、创新与生产性高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加快临港新城临港产业园和核心区建设,重点发展临港物流、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靖江园区中央商务区综合开发,新建5个3万吨级泊位,建设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3个百亿级市场。加快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差别化、特色化发展,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全市工业集中度提高到88%。

    拓展外经外贸。落实外贸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融资信保、检验检测、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进出口总额增长3%,其中出口增长3%。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推进出口免验企业国家认证工作,创建无锡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8个。加快江阴口岸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电子口岸建设,争创国家级综合保税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更大力度“走出去”,完成外经合作中方协议投资2.5亿美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完成服务外包业务总额7.2亿美元。

    二、突出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千方百计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高质效,推动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安排财政装备贴息资金,着力推动冶金、纺织、金属制品等优势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裂变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本土千亿级、百亿级企业。积极开发推广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6%。

    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政策资源,强化要素保障,不断扩大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新兴产业规模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培育扶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新兴产业,确保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0%。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推进江苏高通矿山工程新材料等105个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4%。完成全市域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启动一批服务业高端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运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商务中介、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产业,完成货物吞吐量1.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港口经济总量增长20%以上。更大力度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扶持培育一批特色旅游产业项目,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

加快现代农业集约增长。加快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着力推进优质大米、绿色蔬菜、特色水果、健康畜禽和特种水产等5个优势产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设10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及一批千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84%以上,高效农业面积占比达到63%。全年新增“三品”农产品25个,新建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社20家以上,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0%。

    三、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着力培养和集聚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广泛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和区域发展优势。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突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三站两中心”达到300家以上。深化“百企万件专利”行动计划,组织申报专利1.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0件。加强品牌标准建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2件,争创省名牌产品8个以上,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项。

    强化人才引领。突出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新增国家人才、省“双创计划”人才1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深化人才强企“330”计划,加快推进“十千万”柔性人才库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名、创新创业团队1-2个。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组织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领军人才来澄创新创业。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培训高技能人才5000名。实施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经营管理人才2500名以上。

    强化管理创新。推进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加强品牌经营和营销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资本运作,确保上市后备企业保持在100家以上,其中创新型后备企业20家,新增企业上市3家、力争5家,各类股权融资超过20亿元。启动建设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发展科技贷款专营机构,创新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融资方式,新增“330”计划创投基金5000万元。加强智慧江阴、诚信江阴建设,新增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0家,省级信用管理贯标企业30家。

    四、突出功能配套,全力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

    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展现城市滨江特色,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建设,促进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早出形象。

    更高标准优化规划设计。深化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各片区总体规划、全市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全覆盖。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统筹指导,完成重点区域慢行系统、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修编。启动主城区南组团等地区城市设计,细化标志区各项工程建设方案,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引导调控。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更高要求推进拆迁安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重点推进安置房、市政道路、重大工程的腾地拆迁,全力推动沿江、沿河、南门和贯庄地区企业搬迁和民房拆迁。年内完成拆迁28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100万平方米。加快在建安置房工程建设,建成安置房25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135万平方米,基本解决2011年以前过渡被拆迁户的安置问题。新拆迁项目全面实行拆安同步,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和选房方案,新启动安置房项目30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160万平方米,尽全力缩短群众过渡时间。

    更高效率实施片区开发。加快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标志区建设,基本建成标志区东区路网体系,建成开放滨江公园一期。推进沿河地区腾地搬迁,尽快形成连片建设用地。加快南门地区商业项目落地,启动建设南门历史风貌街和应天河风光带,推进虹桥南路延伸段、中山南路延伸段、塘前路等工程建设,完善区域骨干路网。加快敔山新城配套项目建设,推进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城西地区普惠路、青山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尽快形成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开发片区。

    更高质量建设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两路一河”工程,启动建设锡澄高速花山互通和新锡澄运河滨江路桥,建成新锡澄运河芙蓉大道桥,加快推进环城快速路网建设。建成锡澄高速璜塘互通连接线、长新大道一期,完成峭璜路拓宽改造。加快打通迎宾路等城区断头路,建成澄江西路隧道,完成平冠桥、澄南桥翻建。加快渡口外迁,推进申港新渡口建设。启动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推进申张线、锡北线航道整治。做好沿江城际等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准备。

    更高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强化社区管理职能,优化城市基础管理机制。探索建立职能部门、镇(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五位一体”的物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坚决制止私搭乱建,下大力气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开展违章行车、停车整治行动,加强过境货车管制疏导,提高城区道路通畅水平。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推广道路保洁无尘化作业。启动餐厨废弃物处置和资源回收中心建设,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市容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数字城管城乡全覆盖。

    五、突出统筹协调,深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功能,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发展。

    持续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建设敔山湾、文富公交首末站,建成城市公交车站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新增、更新公交车100辆,新建公交候车亭30个,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8%,镇村公交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澄西水厂和利港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平。优化城乡污水处理厂网布局,新建污水主管道50公里,澄西污水厂扩建工程竣工投运。加快景阳、世纪等变电站投运和建设,确保区域性供电安全。加强天然气、热力管网建设,扩大城乡覆盖范围。实施镇村防洪排涝综合加固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圩区排涝系统,提升城乡防洪能力。

    加快推进花园城镇建设。优化镇村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建设,提高生产、生活、消费等综合承载能力,建成无锡市幸福镇3个。强化商业配套,优化社区服务,提升安置小区、新型社区规划建设水平,引导农民向镇区集中,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加强老镇区、被撤并镇集镇区改造提升,促进中心镇区和老镇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示范区,大力推进璜土、新桥示范镇建设,加快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深入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全面完成全市村庄和京沪高铁沿线环境整治任务,提升高速道口和沿线整体形象,创建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16个。理顺镇村管理体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保洁管护水平,实现农村长治久洁。拓展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创新完善结对帮扶机制,扎实推进新一轮薄弱村脱贫转化工作。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成无锡市幸福村40个。

    六、突出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追求生态宜居核心价值,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民生环保问题为重点,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化节能减排。实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禁止新上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印染、化工、人革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关停“三高两低”企业、“五小”企业80家以上,其中化工企业不少于45家。加快热电行业整治,基本完成主城区周边热电企业关停,完成电力企业脱硝改造。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监管,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淘汰燃煤锅炉100台,完成高能耗企业节能监察审计150家。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秸秆100%综合利用。推行照明绿色节能改造,完成建筑节能应用60万平方米。

    深化民生环保。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张家港河、锡澄运河等主要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疏浚河道100条。实施城区东横河、东城河区域控源截污改造,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5%。加快主城区混凝土、沥青搅拌站等搬迁,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按新标准达到85%。加强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等噪声监控,有效缓解噪声扰民问题。严格环境执法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业湿地保护和山体复绿工作,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000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重点推进中央景观大道一期、西横河滨河绿地等绿化工程建设,新增城镇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力争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园区和低碳企业。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创建“两型社会”示范镇(街道)4个、示范村5个、示范学校4个。

    七、突出民生保障,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理念,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就业创业。加强城乡一体就业平台建设,全年提供就业岗位5.5万个,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2万人。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突出抓好被征地农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启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工程,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年内扶持自主创业2100人,带动就业1.25万人。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者转移培训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年内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8万人。

    提高保障能力。加大企业社会保险征缴力度,城保扩面新增参保5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80元,政策性住院费用补偿率稳定在75%以上。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范围,年内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实时结报。加快推动失能老人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家,扩容“幸福一点通”用户1000户,新增机构养老床位800张。加快第四期保障房建设,年内新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缴存职工2万人。

    加大帮扶力度。完善低保对象的收入核定和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月人均530元。全面实施对弱势群体、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实施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及时足额发放护理补贴,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健全结对帮扶、访贫问苦工作机制,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继续开展“帮困千户”、“助学千人”等活动,全年发放慈善救助金5000万元以上。

    八、突出素质提升,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优化学校布局,加快立新中学、新澄江中心小学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校安工程,改造提升江阴一中生活区、暨阳中学实验楼等校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定期交流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加快幼教事业发展,努力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继续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大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建设现代远程终身学习平台,助推学习型社会建设。

    大力加强健康服务。推进市医疗中心、临港新城医院新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建成120急救指挥中心,提升医疗救护和服务能力。开展健康讲座千场以上,新建健康主题公园5个。办好市六运会,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加快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生促进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深入推动文化惠民。加快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竣工投运广电大厦,启动建设凤凰文化广场,年内新增公共文化设施830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向村(社区)延伸,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实施文化种子工程,确保村村配文化辅导员、建阅报栏,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实施“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全年送戏、送评弹下乡340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

    九、突出和谐稳定,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持续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化平安建设。启动“技防城”三期工程,着力完善大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完善智能交通体系,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高事故防范、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推进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社区管理。加大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力争“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型社区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城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5%。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对城乡社区的分类指导,重点突出拆迁安置小区的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培育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促进和谐发展。深入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源头预防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涉稳事件。健全大调解工作格局,规范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联合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水平,强化特殊人群分类管理和教育帮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和劳资关系调解,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宣传,开展“无诉访社区(村)”创建活动。构筑金融安全防火墙,及时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市场监管,保障市场供需稳定。切实做好地方志、档案、接待、外事、审计、统计、人武、民防、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等工作,加快推进对台、拥军优属、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对口援建等工作。

    十、突出作风转变,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优化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履职尽责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切实改进作风。严格执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神状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使政府各项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体现群众意愿。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体市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健全重点重大项目跟踪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两集中、三到位”工作,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呼叫热线等平台的作用,及时高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效能监察,推进绩效管理,严格行政问责,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切实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扩大政务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制度规范,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公共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评价机制,实现财政绩效管理全覆盖。厉行勤俭节约,严控公务开支,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加强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发展重任在肩,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江阴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为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 收藏
  • 打印
  • 关闭